網誌介紹

「蒲公英人的由來
101年6月下定決心提筆,寫海內外生活、管理、設計、社會觀察等。
(部份文章刊登在關鍵評論網的專欄)

30歲台灣人,幸運有許多人支持和運氣。
失敗無數次,反省內化後會再繼續完成下一個目標。

目前和朋友合夥成立樂浪遊艇俱樂部
協助公益團體免費包船,歡迎來信1頁合作提案。
(不用曝光、不用公開、只要真的讓弱勢者有改變即可)

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經歷多次低潮,如何和焦慮共存共好

當兵時為了想多賺點錢,才在2015年創立樂浪遊艇。創業前三年是吃土的摸索階段,遊艇租賃市場尚未成熟也還沒有明確的市場可以切入,所以必須同時做正職工作和做各種跟遊艇不相關的接案才能夠先求生存。

接著遇到2020年的疫情,當年度3月的業績是0!碰巧台灣疫情沒有爆發,所以接著國旅大爆發,而受惠業績成長400%;卻又在2021年和2023年分別經歷業績減少50%的變動。甚至還遇過黑道恐嚇、客戶無理提告、同業惡意抹黑等各種棘手情況。


正是因為讀書和創業時期經歷過起起伏伏,所以讓我必須花許多時間和自己相處。這期間嘗試過閱讀、聽演講、參與工作坊、看影片、找人生導師等許多方式,而彙整出以下我認為對於面對焦慮憂慮有幫助的方法,希望也能幫上妳!



一、 確認焦慮來源;辨認好焦慮/假焦慮

0. 確認焦慮來源
有一陣子我會清晨突然醒然,第一件事情是打開美股APP看行情,因為想推測對台股隔天的影響,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焦慮。

1. 好焦慮
比如這幾個業績很好,但卻開始擔心未來若業績不好時怎麼辦? 又比如Covid疫情來襲時業績降低50%以上,卻不知道何時會看到轉機? 這類的擔心算是好焦慮,可以讓我們先為未來做最壞的打算,並即時做出當下最適合的決定。

2. 假焦慮
比如邊走邊划手機,其實是大腦誤以為自己很有生產力,但很有可能只是自己害怕靜下來,又甚至是安靜不下來;又比如下班後一直一直打遊戲,因為興奮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暫時獲取快樂,讓人暫時忘卻應該專注的人事物,然而一旦停下來不打遊戲時,會發現好像突然變空虛,其實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

二、 如何與焦慮共存
0. 「減少」不必要焦慮
假若股票部位過高,應該規劃好資金配置。
假若一直沒有對象,不是先擔憂而是先把自己活好和想清楚要找什麼對象。

1. 「停止」負面思考
當大腦出現否定自我的語句,或是過度擔憂未來時;
抬頭挺胸深呼吸3次,並同時向上或向遠方看 (向下方看容易讓人沮喪)。

2. 「增加」正面思考
在筆記本(手機或紙本都可)
條列出來我曾經辦到得一些成就
舉我自己為例:入選AAMA、高爾夫從快放棄到破百、在宜蘭龜山島舉辦第一次海上10艘遊艇嘉年華。

3. 「增加」未來期待
在筆記本(手機或紙本都可)
條列每週/月/年自己喜歡或即將去做的事情
會讓自己對未來充滿期待感
比如體驗西洋擊劍(週)、高爾夫球隊年度聚會(月)、郵輪旅遊(年)


4. 「持續」冥想/運動
冥想和運動在很多研究都已經被證實對於降低焦慮有幫助。冥想有很多種,每個人方式不太一樣,我自己是選擇聽頌缽音樂同時觀眉心輪或心輪;每天早晨騎車或爬山,也讓我在一天開始時能有很穩定的能量狀態,以及可以邊思考些人生或公司的問題。


5. 「持續」幫助他人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是我認為人生蠻值得參照的順序;簡單來說,人跟動物一樣需要先求最基本的溫飽、被朋友或家人愛或尊重;但滿足這些以外,通常會想要去完成我們身為人才會有的自我實現,舉凡環遊世界、爬百岳、拍攝十年出現一次的自然奇景等等。

對於我來說,則是因為我喜歡爬山所以持續捐助種樹,以及因為我曾經獲得許多基金會的獎學金或學習計劃所以選擇回饋給學弟妹。 回饋他人過程中,看到接受者順利畢業。



*推薦書籍
一天3分鐘, 擺脫憂鬱! 10000人實踐的教練式領導法, 改善當下的焦慮與不安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與其追求成功,不如追求富足

成功是一個目標和廣泛定義,富足是一種狀態。


#郭台銘和陳樹菊,誰比較成功? 
郭台銘身價超過1000億,捐款超過200億
陳樹菊身價應不到1億,捐款超過1000萬
若比較兩位的知名度和捐款金額,郭台銘應較"成功"
但為什麼陳樹菊被媒體大眾推崇? 而郭台銘則是好壞參半?
其實沒有誰比較成功,做這樣比較也意義不大
僅是一種個人選擇的自我實現


#不用順從主流告訴你的成功,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從小家長、學校和媒體教育(洗腦)要上名校、30歲前結婚生子、年薪百萬
好像這樣人生就會從此像童話故事一樣幸福美滿,但真的如此嗎?
台灣近200萬人有憂鬱症狀,超過100萬人罹患憂鬱症、離婚率超過20%
追求主流定義的成功,卻讓社會上很多人變得不快樂

博士賣雞排和女星嫁入豪門的這種新聞是如此吸睛和議論紛紛
怎麼新聞沒有去探討原因、以及他們是否更快樂?
我曾經想不通為何牙醫朋友花7年當上醫生卻轉行做旅遊業務
原來是他熱愛旅遊而且喜歡找朋友去享受海外帆船跳島
這樣的生活讓他嚮往和更開心,毅然決然離職轉入旅遊業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現在在大陸知名旅遊品牌當項目經理
有次在上海跟他一起聚餐,看他分享旅遊的眼神是會發光的!


#達成目標後的成功,為什麼會有空虛感?
我在2017年擔任賣方財務顧問協助春上蛋糕出售給上櫃公司六角國際
那年我才25歲,人生第一次靠自己突然賺到500萬
完成併購案後參加慶功宴、出國旅遊度假
接著去看了幾次保時捷,但左思右想覺得錢花在車上沒什麼意義
接著好一陣子陷入自我思辨: 我既不愛名牌和名車,要賺多少錢才夠?  
也一直思考我接下來要做什麼? 
原來達成目標的成功,是會有空虛感的
靠買名車、吃美食那些都不會解除空虛,需要有人生長期目標和富足心態


#如何有富足心態: 認識自己是誰、(不)能夠、(不)喜歡什麼、多給予
人每天有16小時是醒著,一半是工作,一半是生活
前面講到很多人有憂鬱,其實是因為工作或生活上的不滿足或創傷

工作上,很多不是因為薪水高低而不富足,而是工作上沒有成就感或方向
所以與其花很多力氣把自己填滿一個又一個工作
甚至要求自己待在不愛的工作要做滿一年以上
不如給自己一個月、甚至一年以上都可以,讓自己多方嘗試探索
更重要的是要記錄和觀察自己,可以透過日記、老友交流、冥想等
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爾偶會迷路,也可以找幾位人生導師幫忙輔導

像我自己曾經很想當大老闆,跟電影一樣掌握一個商業帝國
但自己創業後才知道箇中辛苦,以及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
創業邁入第七年,才逐漸知道自己的優勢和能力侷限
今年也漸漸發現自己喜歡且擅長分析國際政治以及更堅定要投入影響力投資
這樣的方向感,讓我能夠每天心情上更穩定和有富足感

生活上,很多人追逐更多錢,更多美食,更多名牌衣物包包
但更該去掌握的反而是真正會讓自己心情穩定的富足感受
就好比每餐都吃米其林並不會讓一個人很開心,而是偶爾吃
甚至是讓更多人有機會去吃米其林那種開心會讓人更富足
少即是多,能夠給予才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探索自我的資源: 劉軒自我探索工作坊


#勞動性的志工外,影響力投資是一個選項
一個人或一群人有限次數的去淨海,對於沙灘的永續幫助能有多少?
若能夠輔導或投資專門做淨海的社會企業(用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應更佳
參考資源: 台灣投資影響力協會B型企業

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2019年美國加州生產全紀錄 (3.5萬美金有找)



Image may contain: 1 person, closeup























Step 0  確認動機、重要原則提醒
-為什麼要去美國生產?
去美國生產不容易,要花100-200萬加上2-3個月,先想好自己的動機較好。
大部分人是為了讓小朋友有美國公民,可享有以下福利:
1. 大學前讀公立學校都是免學費,但還是有學雜費,像是書本、校外教學等。
2. 未來就業機會較好,像是一樣讀會計,沒有身分基本上進不去四大。
3. 享有健保福利,看診和生小孩會比沒有身分便宜許多,跟在台灣沒有健保類似概念。
4. 享有居留權,綠卡可能因為離開太久而失效。
5. 可以幫父母、兄弟姊妹、已婚子女辦移民美國。
6. 享有完整投票權(綠卡不可投聯邦選舉)、競選公職、有權在聯邦政府工作。
若是夫妻倆沒打算到美國發展,或沒有想讓小朋友往美國發展,那建議在台灣生產就好。

-如何較高機率進入美國?
無論是網路上、月子中心、或是我們自己的經驗,最重要的還是誠實。
像是有人有很多房產,但因為騙海關說是去旅遊,但被反問不是來生產,後來被拒了。
我們是很幸運,資料都有備齊,但AIT和美國海關都剛好沒檢查紙本,不到5分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