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介紹

「蒲公英人的由來
101年6月下定決心提筆,寫海內外生活、管理、設計、社會觀察等。
(部份文章刊登在關鍵評論網的專欄)

30歲台灣人,幸運有許多人支持和運氣。
失敗無數次,反省內化後會再繼續完成下一個目標。

目前和朋友合夥成立樂浪遊艇俱樂部
協助公益團體免費包船,歡迎來信1頁合作提案。
(不用曝光、不用公開、只要真的讓弱勢者有改變即可)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臉書,像是舞台,又像是河流


臉書已擁有超過10億活躍用戶,換句話說,全世界每7個人就有1個人在臉書。

台灣目前臉書用戶大約1300萬人,全球排名第19名,也就是說,超過1/2的台灣人在用臉書!

而你或是你朋友身為臉書用戶,每天,花在臉書上多少時間呢? 

臉書對你、你的朋友、組織來說,又有甚麼意義呢? 
















用舞台來看臉書:你其實身兼觀眾、演員、舞監、售票員


當你打開臉書時,就像進入了一個虛擬劇場。這時你既是看其他人動態的觀眾,也是表演給別人看的演員,更是經營粉絲頁或是個人專頁的舞監,同時也是選擇是否讓別人加你好友的售票員。四種不同的角色其實多少隱含了一個訊息:你是誰。也就是說你會發現透過臉書大概可以(並非絕對)觀察到一個人愛現、空虛、需要肯定的程度,甚至是交友圈、興趣等等。

有人是那種低調行事的人,只喜歡跟周遭較親密的人來往,臉書朋友數也較少;也有那種四海皆兄弟的人,朋友好幾千甚至是接近5000上限,但其實朋友數多寡,不代表甚麼,你怎麼定義你自己的臉書才是重點,不妨從好好思考以下兩個情境開始:


第一,有許多臉書使用者的好友數目高達數千人且感到自豪,這樣的人際網絡要如何經營呢?一天24小時,換算是86,400秒,假設好友數有1,000人,每人分配時間僅86.4秒,連2分鐘都不到;有許多使用者加的社團群組近百項,光每日固定發文轉貼,少則幾十篇多則上百篇,1個頁面每天洗板數十次,哪來時間返回每篇細細閱讀?


第二,臉書上所提供連接的一切「朋友」、「資訊」與「娛樂」真是自己「需要」的?還是被環境人群與宣傳影響促使而「想要」的呢?



用行銷看臉書:就像河流和大海,要更專注經營品牌和確立經營模式

最近看到商周這篇文章:<一千個讚 也募不到款>,所以做了點功課和大家分享點淺見:

超過8成組織有臉書粉絲頁,希望藉此傳達品牌形象以及聚眾來參與活動,但大多只是不斷透過各種行銷手法提升粉絲數以及提升粉絲活躍度,像是轉貼引人注目的素材、提高臉書廣告預算(或許付費的粉絲專頁貼文會壓縮到未付費的粉絲專頁,但是粉絲與貼文互動程度(讚、留言、分享)的影響更大!所以,各粉絲專頁的經營者們,不用再擔心自己沒付費而文章曝光度低了,提升內容品質與互動程度才是真正的關鍵!!)。


而粉絲如果就只停留在無法創造價值的粉絲,而不是有一定價值的客戶或是潛力客戶時,那麼其實就更該把精力放在經營品牌和確立經營模式上,當品牌形象、提供的服務和商品夠明確且吸引人時,粉絲頁上數字則指日可待了,社企流商業周刊公民島都是好典範。


在定位上,臉書粉絲頁上的發文就像是一條條河流,應該要想辦法將流量導向大海:官方網頁,或是其他真正能夠經營顧客和提供服務的地方,舉凡可以好好"美化"並展示近期成果或是用心經營粉絲在意的5P:熱忱(passion)、報酬(perks)、參與感(participation)、光榮感(pride)等四個「P」、利益(profit)



臉書,沒有絕對的好壞,就看你怎麼運用和定義它了。

--
如果你欣賞蒲公英人--張慶生的文章,歡迎按此分享
如果妳喜歡蒲公英人--張慶生的文章,歡迎按此訂閱(或是右上角直接輸入email)
若您想閱讀青年好文、相關新聞、見證台灣青年新實力、獨立思考,歡迎訂閱臉書專頁<台灣青年新力量>

1 則留言:

  1. 最新研究:臉書朋友照片看太多,就會產生「別人過得比我好」的錯覺

    摘要
    1. 有一首歌「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一般人很難發揮在朋友上面,一般人真正希望的是:「不讓你過得比我好」

    2. 我的一生,是由你們所造就的。

    3.在臉書上面的動態本來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份,大家分享的不是他們的生活,而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生活;當大家都過得好的時候,表示我們所在的這世界是史上最美好的。在這麼美好的世界,無論我們自己過得多悲慘,都會因為朋友的好,而變得更快樂,才對。


    http://mr6.cc/?p=996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Feed%3A+mr6+%28Mr.+6%29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