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介紹

「蒲公英人的由來
101年6月下定決心提筆,寫海內外生活、管理、設計、社會觀察等。
(部份文章刊登在關鍵評論網的專欄)

30歲台灣人,幸運有許多人支持和運氣。
失敗無數次,反省內化後會再繼續完成下一個目標。

目前和朋友合夥成立樂浪遊艇俱樂部
協助公益團體免費包船,歡迎來信1頁合作提案。
(不用曝光、不用公開、只要真的讓弱勢者有改變即可)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你怎麼不翹課?


「一群學生把整個教室坐滿,舒適的空調再加上舒服的座位,講台上老師講的口沫橫飛,講台下學生卻已經睡得東倒西歪...」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個場景呢?







 

而教室會被坐滿大概有四個原因:老師總愛點名、系上規定的必修、很輕鬆的涼課(大陸稱為水課)、學到很多的硬課,但可惜大多是前三種。

就拿我自己來說,有些課若學不到甚麼而且可以技術性點名的話,那我有時會翹課。翹課也沒有閒著,在課程進行的時間內自學的速度比學校還快或是去體驗不同的經驗。

這時有人會問:那你幹嘛還選這堂課? 
為了畢業要拿到的學分或是不知道這堂課老師教的那麼「幽默」。

那翹課/不翹課可以做甚麼? 
請往下看就知道了。




 
以下輕鬆簡單談談老師和翹課這兩件事情,主要以學生的角度切入。


老師 v.s.學生=市場買家 v.s 賣家: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在賣家要求買家忠誠之前,必須要先保證產品和服務品質,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是一樣,而忠誠不是要求來的,而是要用教學表現掙來的,所以每堂課點名其實是不太適當的,對於學生老師之間的關係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且有時候,蹺課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告訴學校需要改進並提升老師們的教學品質,尤其是有些老師非常擅長做研究或是在業界叱吒風雲,但是來到課堂內教課時卻不如學生的預期,或許他們真的不適合教年輕世代,應該被淘汰。

這樣看起來好像都是學生再要求老師,但其實老師也有選擇的權利,可以設下不少吸引和篩選學生的方式:入學門檻、課程分數、課程設計、課程名聲、個人名聲等等,所以應該不能用學生素質良莠不齊或是學生都是草莓族來當作藉口。

反而聽到比較多的是歸咎於學校的教師考核制度,有些學校很重教課表現,但有些卻比較重視研究表現,教學表現也只佔20~30%,甚至更低,也難怪有些老師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教學。若我們心平氣和的看翹課這件事情,其實也不全然是老師或學生心態上的問題,體制上也有些謬誤!


學生應該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和思維

每個人,尤其是學生,都應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但很可惜我們大多是被既有的體制牽著走。
比如說,一定要考大學、應該要考公職、或許該試試研究所、應該要進外商等等,但這些不少是被主流媒體影響,更多的是被家庭和同儕的價值觀所影響。

我父母也會建議我考公職、上所好大學、上某個科系、去外商,但那也只是建議,人生還是自己要走,最後也是自己要負責。所以應該要有自己的思維和邏輯,也就是想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和不想要甚麼,勇敢把握機會,並懂得說不,這個過程很辛苦,很容易進入低潮,但若要更往前和往上走,是必須的。

像我自己決定要先進外商實習後,就算身邊有不少進台商或陸商的機會或邀請我也會婉拒或是不去爭取。再講回來翹課這件事也是一樣,我們應該要去分析翹課可以得到甚麼和可能會失去甚麼,評估之後再來做出自己不會後悔的決定。



至於要不要翹課,是每個人自己的決定,沒有絕對的對錯。
我們不妨來看翹課/不翹課又可以做些甚麼事情呢?


不翹課可以做甚麼?

除了想像得到的傳紙條、閒聊、塗鴉、打電動等,或許可以利用空檔
1.用電腦或手機做研究。
麻省理工(MIT)學生在某些課是可以自己帶電腦做研究的,學生上網學習的速度有時甚至比老師懂得還多和深,老師比較常是扮演引導的角色,而不是傳統權威、單向的教授。

2.想像自己是老師怎麼教。
很容易去評論老師教得好不好,但是有時想像自己是老師,好像要教好也不是那麼容易!

3.觀察其他同學怎麼學習。
發現有人會用畫圖紀錄(像是心智圖)、畫下講者的樣子、用黃金圈(Golden circle)來分析

4.認識附近的新學生。
有時候會一起修某些課的學生其實會有一些共同特質和想法,不妨跨界去認識那些新同學,甚至是不同國籍的。

5.和老朋友敘敘舊。

翹課可以做甚麼?

除了想像得到的運動、逛街、閒聊、吃飯等,或許可以嘗試
1.線上學習課程。
大家熟悉的TED或是目前美國有三個比較大的MOOCs, 分別是CourseraUdaCity edX,絕大部分的課程都是由知名大學教授開設,而且目前都免費。edX 有 MIT、哈佛、柏克萊大學支援,Coursera 則有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密西根大學的老師來開課,UdaCity 是史丹佛與維吉尼亞的教授所成立,初期師資許多來自這兩間學校。

2.去實習。
可以增加實務經驗、瞭解自己和社會接軌,大家都想去實習,為何? 如何? 何時?



我只是個21歲的學生,蒲公英人,當然可以用其它角度來切入翹課這件事情:老師、業界、教育家等等,但為求文章完整、簡潔和流暢,盡量只用學生的角度來寫。希望分享出去可以改變一些不合理的體制以及提供大家對翹課這件事不一樣的觀點和行動,至少能夠獨立思考一些事情。


總的來說,無論如何,老師應該要把翹課的權利還給同學,而不是拼命點名,反而應該用教學實力來吸引學生去上課;而學生也要學會做選擇和為選擇負責,有時後翹課,那不如事先更謹慎選課,就算要翹課,好歹也做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
*補充--鍾子偉:你有翹課的義務
哈佛商學院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情況。那邊的教授技術上並沒有「點名」。但我們整學期的分數有50%到70%是依照我們在課堂上發表分析評論,以及這些評論有沒有系統、經過深思熟慮而定。學生幾乎從不蹺課,因為你不出席的話,你就讓自己少了拿分的機會。因為課堂上激烈的競爭,如果翹幾次課,學生很容易就會覺得自己好像有被當掉的危機。

如果你欣賞蒲公英人--張慶生的文章,歡迎按此分享
如果妳喜歡蒲公英人--張慶生的文章,歡迎按此訂閱(或是右上角直接輸入emai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